聂鸥

我的首页

我的作品

展览展讯

我的相册

艺术资讯

推荐艺术家

媒体介绍

联系方式

评论文章

组织机构

显示内容
拦住那只不文明的“黑手”!高校毕业展又现观众损毁作品

图为央美研究生毕业展中被损坏的作品。图源参展学生社交网络平台

初夏时节,备受关注的高校毕业季展览拉开了帷幕。然而在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现场,开展后短短一周时间内,已有不少作品变成了“断壁残垣”——有的机械木雕作品,因观众频繁触摸操控电机,导致电机烧坏;有的装置作品被观众拉扯,已出现了严重的变形。展厅内张贴了许多“请勿触碰”的标语,依然无法阻挡部分观众伸出的手。

历年来的高校毕业作品展,往往是不文明观展行为的“重灾区”,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。随着全社会对美育的重视程度提高,作品异彩纷呈、充满想象力的毕业展每年都会吸引海量的观众。不少家长将毕业展作为遛娃的好去处,一些学校和机构也会组织小朋友参观,而小观众们更容易在展厅里“放飞自我”。同时,展览展出的作品数量较为丰富,展陈密度高,在人员拥挤的情况下,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触碰也更容易发生。

此外,由于创意差异,不同作品对于是否可以触摸和互动的要求不尽相同。例如在今年的中央美术学院研究生毕业作品展中,大多数作品都是禁止触摸的,而在雕塑系展区,一件名为《党项》的作品却在标签中鼓励观众“狠狠摸”,将作品盘得更加圆润。由此来看,要想让观众正确地欣赏作品,及时有效的秩序引导是必不可少的。

高校面向社会开放毕业作品展,本是一件值得称赞的举措,既有利于展示和推广学校教育成果,又有助于推动全社会美育。但展出的作品遭遇损毁,折射出部分公众文明素养仍然有待提升。这提醒展方在布展的时候,更加充分地考虑到可能出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,加强防护措施;做好应对大流量观展人群的方案,组织充沛的志愿者团队或安保人员,运用好监控等技术手段维持展厅秩序;将蓄意破坏展品的观众纳入“黑名单”,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惩戒等。

在此前的一些展品损毁案例中,“熊孩子”的身影时常出现,为此有人提出限制观众年龄,向小观众彻底关闭美术馆的大门。笔者认为,如此做法过于激进,艺术展览在陶冶儿童艺术审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不应轻易剥夺孩子看展的权利。关键在于要求家长承担起管束责任,为孩子上好观展礼仪课——看展不是逛游乐园,凝聚着创作者心血的作品不是玩具,遵守规则才能享受更多美。

Processed in 0.108(s)   10 queries